人文学院: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着力提高基层组织党建水平

发布时间: 2016-12-07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人文学院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全面系统深入学习,积极探索构建新形势下学院党建工作制度新框架,有效配置基层党组织活动资源,不断激发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努力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充满活力、接入地气,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切实保障、服务并助推一流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一、把住红线,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在现代大学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院系行政职权逐步扩大的新形势下,人文学院党委通过深化机制改革,努力为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开辟新渠道。

1.围绕中心抓党建。学院党委紧密围绕教学、科研等工作改革的实践不断赋予党建新的内容,如认真贯彻“党管人才”方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优秀青年教师参加教学训练和政治学习,培养既红又专的青年教师骨干;还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中心工作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2.做好服务聚人心。学院党委坚持做好“三服务”,即为党支部服务、为党员服务、为师生服务,凝聚党心人心,优化发展环境。总结出了建立互助服务机制、服务主体言行考评、半小时服务圈等新理念、新机制,有效增强了党组织的服务效能和向心力。

3.一流业绩显先进。学院党委以“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出色”为目标,引导和服务党员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新成绩,努力实现业务水平高的多数是党员,教学效果好的多数是党员,具有奉献精神的管理骨干也多数是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和一流业绩的激励作用。

二、紧扣主线,切实保障党员队伍质量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素质和作用来体现。人文学院党委紧密围绕高校根本任务,坚持把提升党员队伍质量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1.细化标准强操作。把好发展入口关是确保党员队伍质量的重要环节,学院党委严格贯彻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针对实际工作中党员发展标准不统一、不清晰的问题,结合实际把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具体化,形成思想上显先进、学习上列前茅、工作上是榜样、生活上做模范、身心上要健康等五条标准,增强党员发展的操作性。

2.教育培训广覆盖。教育培训是提高党员队伍质量的重要抓手,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党校主渠道作用,强化理论育人,探索实践育人,推进文化育人,目前已形成由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发展对象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以及结合“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组织的正式党员培训班等组成的教育体系,实现了教育培训的广覆盖。

3.民主评议保纯洁。学院党委不断加强和改进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工作,调动广大教职工民主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合理设置评议内容和评议范围,确保测评结果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促使每位党员自觉加强自我教育和党性锻炼,努力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学习上的带头人、各项活动的领头人、关心学校的有心人。”

三、严守底线,大力加强组织自身建设

与时俱进地加强自身建设是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保证,人文学院党委扎实提高党员管理的实效,努力提升基层组织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1.完善制度促规范。学院党委不断完善“党政分工协作、共同负责”的管理机制。一是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通过抓好民主集中制度的落实,以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保证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二是制定覆盖基层组织、发展党员、信息公开等方面工作的一系列制度,使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三是完善配套工作制度并加强管理。如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等,明确责任范围,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

2.配强书记提威信。学院党委严格标准条件,坚持选拔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或学生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同时注意吸收党员行政领导、党员专家教授等进入院党委会或系支委会,既有利于政治和业务的统一,又使党政容易协调配合。持续推行支部书记的培训计划,使党员骨干得到分类、分层、分批的工作培训,有效提升支部书记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使其在工作中有底气、有招术。

3.组织生活增效果。学院党委十分重视各支部的“三会一课”工作的具体落实,在科学合理地设置党支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时期开展党的组织生活的新形式和新方法。院党委组织各支部广泛开展“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的立项申报,精心设计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如开会地点由室内搬到室外,学习过程设计“寻宝”路线,宣传渠道积极利用新传媒等,使组织生活具有生动性、吸引力和时代感,有效提升基层组织生活的质量。

人文学院党委在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贯彻到加强党建工作中的各个层面。夯实“学”这个基础,落实“做”这个关键。在笃学深悟上下功夫、在广度深度上求突破、在问题治理上出硬招、在协同发展上见实效。上下齐心,凝心聚力,把党员队伍建好建强,为学校实施“打造强势工科、强化优势理科、发展精品文科、建设特色医科”的一流学科发展战略作出新贡献。(何熠)


 


版权所有 © 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