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的建筑教育为何能在全国执牛耳?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和传统是什么?建筑学院历代名师辈出,90年来的办学历程表明,要培养出一流人才,就必须有一流的师资。办学的各种物质环境和机制都是人创造出来的。“人”是办学的核心要素。
人即教师与学生,好的生源要靠有效的人才选择机制来实现,接着就是如何把好苗子培养成未来的领军人物。我今天主要讲师资问题。我们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水平高、热心教学,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学界普遍赞扬东南的教学风气和教学水平,这一点不能否定,这是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就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基础。但我们不能回避问题,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按照新的世界一流的目标,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
一、两大主要问题
1.总体上看,我们师资队伍一流意识、领军意识不充分
其一,所谓一流,参照系是世界、是全球,而不仅仅是国内的、局部的,因此必须要有全球意识。在双一流的潮流中,不是国际的一流,也就不是国内的一流。因此要讲国际视野。其二,要有一流的学识,一流师资意味着教师要成为每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创造者、思想的引领者,这样才能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这也是研究型大学的内涵所必然要求的。其三,要有一流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技术。因此,我们的师资要有教育学层面的思考能力,要有适应当今人才培养路径的方法和技术。所谓“以学为中心“,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态。当代教育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艺的传授,而是要结成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学习共同体、探索共同体。
2.高端人才不足,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不佳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6人,其中院士4人、千人1人、长江学者1人、全国大师1人、外籍全职教授3人、省级大师8人、优秀青年建筑师4人等,这种状态说明我们的队伍处在高原水平,有高峰,但对顶端高峰的占据不充分,在学科及方向的覆盖不均衡。海外博士学位17人,占比 12.5%;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4人,占比10.3%。缺乏名师,就难以在吸引人才汇聚上占据优势;缺乏后继,学科及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就面临危机。这里面既有我们工作上的不够努力,也有学科和行业特点与现行的人才评价评定机制有冲突有矛盾的问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二、主要举措
总体上,要登高望远、意识与行动相连贯;要坚持队伍建设的系统思维。
1.必须要牢牢树立一流意识和领军意识
思想先行,目标先行,各学科及方向,各个教师个体要加强对标,要有靶子。从跟踪起步,达到超越。
2.引进与提升两手抓
既要有全球引进高端人才和潜力型人才的紧迫感和扎实的行动,要从信息获取、感情培养、优化服务、平台建设、机制建设各方面为引进人才创造条件,也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毅力。学院要有行动,各系所个体也要有行动。于此相平行,要有对既有队伍进行提升优化的扎实举措。要把个人的发展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水涨船高,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就是为此而设计。在适宜的学术生态中,个体有目标、有依托、有动力、有成果。
3.要重视人才评价评定的一般准则与学科特点有机结合
基本思路应该是“国际标准、不拘一格,同类相比”。探索人才分类评价的机制与方法,细化不同人才类型和学科方向类型的评价细则。
4.学院综合改革要围绕“人才与成果”而展开
这就是以人为本。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自我改革、自我提升。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释放和激发出人的内生动力。考核也好、资源配置也好都是为此。建筑学院要准备新一轮的优胜劣汰,爬坡过坎,勇者胜,智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