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务实地推进教育思想大讨论方案,体育系先后召开高水平运动队的专题讨论、邀请著名体育理论家王正伦教授作专题报告,将体育系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推向高潮。
4月25日,体育系召开高水平运动队的专题大讨论,系全体师生参会。系党总支书记王强主持会议,系主任蔡晓波做“凝心聚力,争创一流运动队”的专题发言,从运动队基本情况、现状分析、发展思路、政策倾斜方面展开分析与解读。
蔡主任首先简述了我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基本概况及发展态势。目前,我校有田径、游泳、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射击六支高水平运动队。在2017年全国学生运动会上,我校代表队获得5金7银5铜并打破1项记录,并因此获得“校长杯”突出贡献奖。
尽管运动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蔡主任认为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具体在以下方面:(1)目标定位不清晰、建设重点不明确;(2)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条例有待修订;(3)项目多指标少;(4)训练保障是瓶颈;(5)教练员队伍有待加强,科学训练有待提高。
针对存在问题,体育系教练员开展大讨论,集思广益,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首先,目标定位。坚持以“放眼世界大运会”的建设目标,并根据江苏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布局以及我校实际,确定抓重点、创特色、有品牌的发展思路,力争培育建设2-3支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运动队。
第二,重点建设依据。除了依据兄弟院校的经验,还要结合我校招生规模、训练条件、教练队伍等实际情况;参加一流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也必须考虑。此外,还要与国内一流建设高校,竞争和错位发展。
第三,建设思路。有重点、分步骤、全面推进、统筹兼顾,进行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实行ABC三个层次运动队建设模式。A类:重点建设、争创一流 ;B类:一般建设、全面发展;C类:指导普及、营造氛围。此外,大家还对三层次运动队在招生、管理和专业安排上进行细致分析。
第四,重点队建设模式探索。大家主要讨论:“体教结合”模式——普遍采用、方法多样;“省队校办”——南工大的垒球 ;“校企结合” 模式——河海、北理的足球;“一条龙”模式——华东理工的原乒乓球。
第五,分步推进及阶段目标。东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目标:2020年,国内10名,国际有影响;2025年,国内8名,国际较知名;2030年,国内6名 ,国际知名。分步推进及阶段目标也被作为重点内容讨论。
最后,大家达成共识,认为政策保障很关键。一流大学的一流体育建设需要全校齐心协力。(1)认识统一。全校上下要把一流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作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2)政策保障。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所需要的特殊政策。包括人、财、物。(3)配合支持。包括教务部门在学籍管理要适应一流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需要;院系做好高水平运动员的接收、特色专业计划的制定;其它部门通力协作。
5月9日,九龙湖体育馆迎来了体育系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高潮。著名体育理论家王正伦教授为全体师生带来了精彩报告,揭开了“体育的本质是什么?体育的使命是什么?体育如何促进健康?体育教学如何关照个体体验?”等新时代体育问题的答案。
王教授首先从人本角度解读了新时代大体育的使命,指出体育就是一类被人们赋予了价值的身体活动集合,新时代大体育的使命是谋万世谋全局,即终生运动和全民运动。他强调,新时代体育的健康使命,应聚焦从摇篮到坟墓的运动需求,人民是体育的主体,构建“五位一体”运动健康公共服务体系,其三大任务是运动安全、运动有效、运动自觉。
王教授认为,学校是运动健康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应在运动安全、运动有效、运动自觉三大任务中做得具有示范意义:就安全教育来说,降低因参与运动不当而造成的伤害和死亡;运动有效,让不清晰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等运动效果,通过技术和研究呈现出来;运动自觉,让更多的学生自觉、科学地参与运动。
在谈及“新时代的体育人应该做什么”这一命题时,王教授指出体育人的社会责任就是:为运动立心、为百姓立命,为人类继绝学、为万事求康平。此外,王教授还详细论述了动商理论对体育教学启示。
动商一词2012年首次被提出,王教授认为今天动商有新的含义。他认为身体活动始终伴随着人的主观经验;每个人身体活动的主观经验都是独特的;人们在从事身体活动时一般不会事先去问为什么或理解活动的终极目的;除非有乐趣,否则身体活动就没有意义。这为体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思路。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激活学生的多巴胺回路,排除负向反应,让学生突破极点、为运动付出代价,进而运动成瘾。
让运动唤醒沉默的运动基因,通过运动重新进化。终有一天,全体中国公民都能生活、学习、工作在一个“运动友好型”的优良社会环境之中,“健康中国”必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