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启动会

4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了主题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启动会。启动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袁健红主持,院长袁久红做动员报告和具体部署,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

袁健红书记首先结合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全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对教育思想大讨论的背景进行了总体介绍。新时代下,高等学校建设要秉持“四个服务”的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下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更好地履行大学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责任。因此相比于东南大学复更名后的三次大讨论,本次讨论的意义和重要性尤为凸显。从学校层面看,学科评估反映出高层次人才增长不足、学科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在双一流建设的宏伟蓝图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从马院自身看,此次讨论亦是我院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后在更高平台上持续发展,冲刺全国重点马院,应对激烈学科竞争的必然要求。接着,袁书记传达了4月4日举行的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启动会会议精神,并对此次大讨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要求进行了强调。

袁久红院长重申了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重要意义,强调此次讨论关乎东南大学未来发展的精神命脉,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上应更加强调理性自觉乃至理论自觉,培育能够担当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一流领军人才。袁院长从战略高度指出,马院在此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中应突出自身特色,并对我院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具体方案进行了布置。袁院长强调,在落实学校要求的基础上,应该将大讨论放置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进行,把认真学习、贯彻领会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作为马院的首要任务,并据此提出学科建设的三个方向。其一,强化基础。马院建院的根本理念是“学科为根、顶天立地、双峰并峙、一体发展、争创一流”,这就要求我们结合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开展大讨论,而学科建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这两个二级学科建设应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这关系要我院能否走在全国马院前列。同时要重新修订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计划,将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整体核心课、必修课体系之中,开设传统文化主干课,成立国学研究部,使传统文化建设实体化、去形式化。其二,彰显特色。进一步彰显马院的两大特色,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中将国防教育作为重要特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国防教育教研室的指导作用,强化习近平的军事和国防斗争思想,梳理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基本脉络,力争参与到国家军事学理论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修订中;另一方面,要摒弃有学术无思想的“纯学术”研究,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作为突破口,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将传统文化的资源转化为思政课的资源,用文化的力量来落实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建院理念中的所谓“顶天立地”,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天、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大地来开展学术研究,以我院省级重点智库为重要平台,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打出特色牌。其三,瞄准前沿。我们应追踪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最新思想,尤其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前沿。对应以上三个学科建设方向,马院成立了四个新型教学科研机构,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心。

袁院长还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结合”的口号,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结合马院的学科建设,结合思政教学工作,提出了关于思政课建设的三点想法。其一是课程内容。当前思政课的建设说到底还是内容建设,其首要任务和根本任务就是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活教材。其二是教学方法。教育思想的变革归根到底是方法论的自觉,每门课都应将方法论原理作为课程的灵魂注入教学之中,并注重教学方法的革新,采取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式。其三是文化涵养。即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总而言之,我们要将思政课建设成为有较高水平、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政课,将教育思想大讨论落到实处。

本次启动会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系列活动之一,开拓思路,创新方法,明确了大讨论的背景、地位、目标和要求,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牢固基础,也为我院“双一流”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马思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