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熊丙奇:不要以高校预算收入多少论“英雄”

2018年05月08日09:08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不要以高校预算收入多少论“英雄”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日前都在各自官网上公布了今年预算。清华大学仍是全国唯一一所预算超200亿元的高校,而且领先排名第二的高校100多亿元。令人意外的是北京大学今年预算大幅减少,导致“百亿高校”的排名发生变化。记者发现,对很多“富裕”的高校来说,其收入中来自拨款的已是小部分,大部分则来自“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

公布高校财务信息,是高等学校信息公开的基本要求。本来,公布预算收支情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公众了解大学的收入与支出情况,接受公众监督。但高校公布的收支信息,却被一些媒体利用,制作出高校富豪榜,按预算多少,排出高校座次,这其实并不利于高校办学,反而会加剧高校对资源的争夺,以资源多少论学校办学实力。关注高校收支情况,应主要关注收支透明度,以及高校从社会获得捐赠、拓宽办学资源的能力。

对于此次高校公布的预算情况,舆论普遍关注理工科见长的高校预算经费增加,而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院校,经费与理工科见长的高校拉大差距,比较典型的是清华和北大的一升一降。统计发现,同是国内顶尖高校,清华的预算总经费是北大的2倍还多。其支出差别最大的是“教育支出”一项,清华比北大多约74.5亿元。而从其他高校看,理工类院校比文科院校富裕是普遍现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全国人文社科类高校的领头羊,但预算总经费都只有五六十亿元。

是不是国家对文科专业就不重视呢?并非如此。首先,需要看懂各高校的部门预算表。北大今年的预算经费少,主要原因不是一般公共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一般指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主要来自学生学费和科研经费)减少,北大2018年的一般公共拨款收入53.4亿元,比上一年的48.8亿元,还增加4.6亿元,而是上年结转收入大幅减少,2017年预算中,上年结转收入达到51.18亿元,而2018年预算中,上年结转收入只有1.63亿元。也就是说,2017年的费用基本使用完,转到2018年使用的很少。按照北大2017年的预算支出,本来准备结转下年的为47.6亿元。而清华2018年收入预算中,上年结转72.71亿元,主要是2017年未完成科研项目本年度按照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资金。这并不能表明清华变得更富,而是上年的经费没用完结转的比较多而已。

而谈到科研经费,这是纳入到学校的事业单位收入的,这也不能按经费多少论学校财富,因为按规定这必须用于科研,而不同学科的科研课题经费差距很大,这是很正常的,比如由于自然科学课题有的要大量资金购买设备、材料,因此,自然科学课题经费就往往高于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以课题经费论财富,会催生课题经费攀比问题,而忽视研究本身的价值。

在目前按资源论英雄的评价体系中,人文社会科学见长的学校,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就会处于弱势。在大学排行中,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的高校,排名往往较低,而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在课题经费评价指标方面,也难和理工科学者竞争,由此还影响薪酬待遇。这种强调资源的办学,可能会让大学陷入急功近利,不是按自己的定位办学,而想追求高大全,以获得更多资源,也逼迫大学教授变为课题教授、经费教授,整天围着课题、经费转。

在这种情况下,媒体还炒作高校的预算收支,只会加剧高校的功利化。媒体更应该发挥的作用是,监督高校全面公布真实的财务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关注高校教育和学术的真实贡献,而不是功利化的教育和学术指标。相比总预算开支来说,更应该关注大学每一笔支出的去处。(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 

(责编:赵倩(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