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百廿东大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东南大学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东大官微开设“聚焦党代会”专题。本期重点介绍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东南大学在国际合作和海外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成绩。
2021年10月27日,由东南大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共同倡议发起的“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成立仪式在南京举行。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是全球首个聚焦碳中和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世界大学联盟。
近年来,东南大学坚定不移走国际化办学强校之路,大力推进国际化联合战略,遵循“全球高端、实质合作、引领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卓越大学伙伴计划”,构建“立足亚太、深化欧洲、重点北美、辐射拉美”的世界一流大学合作网络,与30余所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和组织建立校级合作关系。学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国际高等教育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为“双一流”建设提质增效。
建设全球引领性国际合作平台
❖
“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将聚焦碳中和技术领域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联盟致力于为全球低碳发展、国家和地方实现双碳目标培养拥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联盟已经举办了主题为“实现净零-未来主要研究挑战”的线上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英国、俄罗斯、阿联酋等国家的10000余位专家学者线上参会。联盟还将于今年5月29日在南京举办 “首届碳中和世界大学学术论坛”,已邀请包括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Dave Macmillan教授等众多顶级专家学者参会并做大会报告。除此之外,联盟还计划举办国际大学生碳中和技术竞赛、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成果转化推荐展等多种活动。
2021年10月27日,由东南大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
共同倡议发起的“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成立仪式在南京举行
早在2017年5月,东南大学在南京牵头成立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联盟包括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和同济大学等9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校和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伯明翰大学、卡迪夫大学、利兹大学、利物浦大学、诺丁汉大学、华威大学等9所英方高校,这是中英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组建的首个以工程教育与研究为特色的大学联盟。
2017年12月,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被纳入第五届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成果。业界一致认为,该联盟的建设具有引领性、标志性、示范性以及国际知名度,大幅提升了学校的海外影响力。
2017年5月,东南大学牵头成立
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
图为2018年联盟校长论坛在南京举行
近几年,联盟举办“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校长论坛”、“未来工程师领导力与创新学院”等系列高水平活动,推动了中英两国青年学者的交流。2020年10月,联盟荣获两年一度的英国商业大奖“年度教育合作项目奖”,该奖项充分肯定了联盟在推动中英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校企合作、地区创新与发展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留学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
2017年7月,东南大学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通过了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的专家评审并获得立项。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秉承建设国际一流的建筑院校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营造“设计与理论相结合”的文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兼备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精通专业知识和技能,富有综合实践创新能力的建筑类行业精英”的领军人才和“有思考力”的实践者。
目前,国际化示范学院建设已取得累累硕果。2018年,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同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学科国际评估认为该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展现了非同寻常的学术抱负,在国际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学院以“乡村社区的生息营造”为题的教学成果获国际建筑师协会首届建筑教育创新奖。
作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第一所中外联合研究生院,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致力于培养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国际化高端人才。联合研究生院在人工智能、健康大数据、先进材料制造、动力工程等国家战略发展急需的领域开设硕士专业。成立至今,累计招生近3000人,培养了一批具备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领军人才,有效提升了国际化办学水平。
留学生培养质量又上新台阶
❖
谈及母校东南大学的悉心培养,尼泊尔籍毕业生迈乐和塔哈充满了感激之情。迈乐目前是尼泊尔Dristi Eye Care医院 (尼泊尔最大的私立医院)的医生,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科室的“大拿”。塔哈目前就职于Chettrapti Hospital。虽然离开学校已有时日,他们对发生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大医院的往事还历历在目,对于帮助过自己的老师们如数家珍。涌泉、六朝松、大礼堂成了小两口心底永远的牵挂;那些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游览名山大川的日子都成为最美的回忆。塔哈说:“东南大学让我们成长为优秀的临床医生,成为‘东大人’是我永远的荣耀!”
像迈乐和塔哈这样的海外“东大人”还有很多。2021年留学生已达到两千余人,其中学历生一千五百余人;硕士生五百余人,博士生四百余人,硕博研究生在学历生中占比达到58.6%。同时,学生交流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在整建制引进高质量留学生及学生派出工作上取得重大突破。
2016年起,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一带一路可持续基础设施工程硕士”项目获批加入 “卓越奖学金”全英文硕士项目,该项目是在中国政府奖学金框架下为培养全球高层次人才而设立,东南大学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之后加入该项目。
2017年,一批由中国路桥全额资助的巴基斯坦留学研究生来到东大,就读于交通学院英文授课交通运输工程项目。该合作项目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针对“一带一路”国家的首个研究生层面培养项目,在5年内资助100名巴基斯坦技术人员、优秀毕业生等前往东南大学进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这个项目,既是中巴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新举动、新措施,也是中国大学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合力助推共赢发展的又一生动范例。
近年来,留学生在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在教育部主办的“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短视频大赛上,东南大学两位同学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主办的“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周”中,东南大学国际学生迪拉与团队中国学生李轶以“乡村振兴”为主题,代表东南大学上台分享了我校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
打造国际化办学的“东大样板”
❖
东南大学积极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建设。例如,与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成立东南大学-艾伦研究所脑数据联合中心;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成立东南大学-威斯康辛大学智能网联交通联合研究院;与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建立先进土木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成立东南大学-伯明翰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联合研究中心。国际科研合作平台的建设,有效提升了科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2021年,东大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全脑单神经元多样性研究及信息学大数据平台”入选 “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3年来, 已发表3篇Nature,1篇Nature Methods, 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入选全球脑科学年会Hot Topic。
东大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在全脑神经元可视化、重建、配准、分析、建模等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为中国和世界提供脑科学大数据资源,其脑和智能影像大数据应用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年里,研究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可视化辅助分析、高通量自动重建、虚拟现实标注、全脑映射、大数据智能管理等先进技术,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完整的全脑单神经元分辨率大数据和信息学平台并应用于全脑研究,实现了首个软硬件结合的PB级超大规模脑大数据平台和首个完整的单细胞形态数据生产流水线,生产了目前世界上数目最大的单细胞神经元形态数据集。团队还首次揭示了长程投射规则和分子水平基础上的神经元形态亚类多样性,定量证明了完整单细胞解剖学分析对神经细胞类型鉴定至关重要,对研究大脑细胞分型和功能、脑联接环路、全脑大规模模拟、类脑计算、基于生物脑的新型人工智能算法和系统等会持续产生重要作用。
东南大学团队研发的高通量神经元重建管线
2017年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文物局大力支持下,东南大学董卫教授团队开展缅甸妙乌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调研与评估工作。201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下的“亚洲遗产管理学会”秘书处落户东南大学。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资源管理教席、亚洲遗产管理学会秘书处等国际平台,东南大学长期对缅甸妙乌古城开展测绘、调研,为“千塔之城”妙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东大团队十赴缅甸,测绘了百余座古塔和寺院,完成了妙乌古城核心区及周边共30平方公里的高精度飞测地图,编制了妙乌古城保护与发展规划和申遗管理规划,提出了遗产保护目标与古城未来发展目标,得到了缅方的充分认可。这是我国首次主导海外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规划研究。学校通过合作模式创新,将服务国家战略与国际化办学能力建设深度融合,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了东大经验,为亚洲城市科学发展提供“东大样板”。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配图摄影 | 丛从 杭添
记者 | 唐瑭
编辑 | 孙诗蕾
分享、点赞、点亮1000个在看!
喜迎东大第十五次党代会!